图序 | 图名 | 面值 |
(4-1)T | 殿春簃 | 80分 |
(4-2) T | 月到风来亭 | 80分 |
(4-3) T | 竹外一枝轩 | 80分 |
(4-4) T | 万卷堂 | 2元 |
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6月29日发行《苏州园林--网师园》特种邮票1套4枚。
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,坐落在篈门十全街东段的阔家头巷内。始建于南宋淳熙初年(1174年),为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第园林,名万卷堂。又在堂侧造花圃,植牡丹500株,号“渔隐”,是园主退隐江湖、纵情山水之意。后数易其主,逐渐荒废。清乾隆年间,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其地重建,借原来“渔隐”之意,并取附近一条名曰“王思”的小巷之谐音,取名“网师园”,意谓“渔父钓叟之园”。乾隆末年(1795年),翟远春买下此园,精心擘划重筑,形成现今规模。
网师园以小巧玲珑,清秀典雅,幽深曲折见长,素有“小园极致”之誉,是江南中、小园林以少胜多的代表作品。全园面积不足9亩,只相当于留园的1/4,拙政园的1/8,但园内的亭台楼榭,佳木清池,靥额楹联,碑记砖刻,无不精致典雅,赏心悦目。全园分为东宅西园两部分,宅与园结合得自然融合,天衣无缝。其总体布局分为三大区域,即:东部住宅区,南部宴乐区,北部书画区。这三大区域又以中部的水为中心,配以错落有致的建筑和花木、山石,是全园的精华:东面是竹外一枝轩,射鸭廊等组成的冬春观景区,建筑层次丰富,极有特色;南部以宴乐区为背景,临水筑有空透灵巧的濯缨水阁,恰是夏天纳凉、避暑的所在,旁有黄石假山和堪称世界之最的引静小桥,此桥长2.4米,宽0.96米,却具有大型石拱桥的全部结构特征;西面有月到风来亭突出于水面之上,实为秋天赏月佳处;北面是看松读画轩等以书房为主的小庭院。在彩霞池以西,通过一道名为“潭西渔隐”的墙门进入,就是围绕着庭院花街(卵石地坪)的殿春簃、冷泉亭、涵碧泉、芍药圃诸景,他们均为园中之园的小院精品。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。主题突出,布局紧凑,小巧玲珑,清秀典雅,成功地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,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,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。
网师园文化底蕴丰厚,文物精品众多,堪称享誉世界的精品园。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7年12月4日,被联合国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2003年6月29日,为了展示中国园林艺术的风貌和世界文化遗产,国家邮政局发行了《苏州园林-网师园》特种邮票,全套4枚,同时发行小版张1套1版。
(4-1)为“殿春簃”。位于网师园西部,是一个造型别致的独立小院。占地虽不足一亩,但书房、假山、花坛、清泉、凉亭俱全,可谓花容绰约,奇石当户,别有一番韵味。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,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,是实地空间,但实中有虚,藏中有露,屋后另有天井。南部为一大院落,散布着山石、清泉、半亭。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、明暗、开合、虚实的对比,十分精致。殿春簃小轩三间,西侧带一复室,窗明几净,最宜读书,为仿明式结构。正门四扇落地长窗,左右设半窗,室内正中悬匾额“殿春簃”,殿春簃景物围绕着一个“雅”字做文章,称得上是园林艺术中的精品。
(4-2)为“月到风来亭”。位于园内彩霞池西,踞西岸水涯而建,三面环水,亭内设“鹅项靠”供人坐憩,亭东二柱上,挂有“园林到日酒初热,亭户开时月正圆”的对联。置身亭中,面对半亩池水,凭栏而眺,但见碧池盈盈,鱼跃莲动,曲桥渡溪,石矶浮水,池周楼、台、轩、阁倒映水中,随波轻漾,美不胜收。每当月白风清之夜,天上明月高悬,池中皓月相映,水面微风轻拂,吹皱一池碎银。于是和着诗意,小亭即有了“月到风来亭”这个美名。
月到风来亭,亭名取唐代韩愈“晚色将秋至,长风送月来”、宋人邵雍“月到天心处,风来水面时”之意。月到风来亭最有情趣之处在于临风赏月,最佳时节自是金秋,此时天上明月高挂,池中皓月相映,金桂盛放,甜香满园,碎银一池。或与数友共享良辰,或一人独赏美景,皆为雅事。此情此景,正合宋代邵雍《清夜吟》诗中“月到天心处,风来水面时”之意境。
(4-3)为“竹外一枝轩”。位于彩霞池东北岸,濒水而筑,简朴素雅,尺度小巧,空灵剔透,古淡天然。南侧用大敞开空间形式,两个入口一个位于东南方,一个位于西北方,腾出大片视野。南面临水处设“吴王靠”,神似船舫,可凭栏或倚坐于此,撷取清园美景。轩北青砖粉墙上有一月洞门,使轩与集虚斋相通。月洞门两侧各开一个磨砖矩形空窗,透过窗洞可见集虚斋天井里的两丛翠绿幽篁,嫩缘的竹影洒向窗外,将小轩映得绿意盎然,其幽谧醉人的雅致正合宋代苏轼《和秦太虚梅花》诗中“江头千树春欲暗,竹外一枝斜更好”的意蕴,故将小轩命名为竹外一枝轩。
(4-4)为“万卷堂”。从网师园大门入园,穿过门厅和轿厅,便到了大厅万卷堂。万卷堂平面宽阔,屋宇高敞,三明两暗,雄伟庄严,为园主典礼、宴会、议事之处。厅堂正面高悬文征明书“万卷堂”匾。东西两壁,对称挂大理石山水挂屏,厅堂家具为一套明式家具。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细,古雅清新,精美绝伦,享有“江南第一门楼”盛誉。门楼高约6米,宽3.2米,厚1米,两侧为黛瓦盖顶的风火墙,古色古香。门楼横匾上刻有“藻耀高翔”四字,寓意文采绚丽,展翅高飞。
小版张8枚2套邮票按(4×2)四图横连印排列于画面右侧;左侧下面边饰为月到风来亭景色;左侧上面为“苏州园林-网师园”中英文字和“网师园”文字及介绍,其中介绍文字与上面一排邮票齿孔相连;右下角为“北京邮票厂”厂铭。画面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宽度不同的深色竖条,其中左侧宽条中描绘了网师园中的各种建筑物。
本套邮票是继留园和拙政园之后,“苏州园林”系列中的第三套,采用横连票形式,为配合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0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苏州召开而发行。
劳思
画家
劳思(1938.5——)原名张天寿,江苏吴县人。擅长版画、中国画。自学美术。1958年起先后在苏州报、苏州文化馆、桃花坞木刻年画社、苏州版画院作美术工作,高级美术师。1998年设立“劳思艺术陈列室”。作品《凯旋之歌》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展、《百童闹春》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(组画12幅水印版画)、《童年乐事——体育篇》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三等奖。邮票作品:《苏州园林—网师园》。
史渊
邮票设计师
史渊,性别,男,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,国家邮政局邮票设计室副主任。1966年1月生于江苏溧阳,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。曾担任燕山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美工设计,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高级主管。担任邮资票品设计的责任编辑。自2002年至今一直从事邮票编辑工作,先后编辑各类邮资票品50余套,设计了《中国高速铁路》、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》、《苏州园林--网师园小版》、《中国科技大学50周年》、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》型张本票、《第一届中国诗歌节》、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》、《龙头蜈蚣风筝》、《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》等邮资封片、邮票版张十余种。其绘画作品在各种全国性美展中多次获奖。